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資訊 > 備案資訊 > 正文

中國“澳門歷史城區(qū)”進入《世界遺產名錄》

2006-06-12 14602 0


  7月15日,正在南非德班召開的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9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決定,將“澳門歷史城區(qū)”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一體現(xiàn)了中西方文化交融的歷史建筑群成為中國第31處世界遺產。 “澳門歷史城區(qū)”是中國境內現(xiàn)存年代最遠、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中西建筑互相輝映的歷史城區(qū),也是2005年中國申報的唯一的世界遺產項目。它以澳門舊城區(qū)為核心,通過相鄰的廣場和街道連為一體,其中的古建筑有20多個。 圖為東望洋炮臺(含東望洋燈塔及圣母雪地殿圣堂)。 新華社發(fā)

  新華網德班(南非)7月15日電(記者袁曄 劉莉)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9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15日一致同意,將“澳門歷史城區(qū)”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個體現(xiàn)中西方文化交融的歷史建筑群及相關街區(qū)成為中國的第31處世界遺產。

  本次會議15日上午在討論澳門的申報項目時,用了不到10分鐘時間就一致表示同意。當世界遺產委員會主席坦巴·瓦卡什宣布這一決定時,全場響起熱烈掌聲,很多代表向中國代表團表示祝賀。坐在主席臺上的世界遺產中心主任巴達蘭為這種場面所感動,當場書寫一封短信交給中國常駐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張學忠大使:“真是了不起的遺產。衷心祝賀中國的成功,分享你們的喜悅!”

  率中國代表團與會的張學忠在會場外對新華社記者說:“澳門項目沒有任何爭議地順利通過,這在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的歷史上很少見,不僅說明澳門歷史城區(qū)本身具備突出的文化價值,更是與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澳門特區(qū)政府和廣大澳門市民的努力工作分不開。”

  澳門特區(qū)政府社會文化司司長崔世安說,“澳門歷史城區(qū)”成功申報世界遺產,這是中華文化的驕傲,也是全體澳門居民的光榮。澳門將根據(j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建議,盡最大努力做好遺產地的保護和教育工作,繼續(xù)促進澳門與世界的文化交流。

  “澳門歷史城區(qū)“是今年中國申報的唯一的世界遺產項目。這個街區(qū)以澳門舊城區(qū)為核心,通過相鄰的廣場和街道連為一體,包括20多個古建筑,是中國境內現(xiàn)存年代最遠、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中西建筑互相輝映的歷史城區(qū)。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中國委員會主席張柏說,“澳門歷史城區(qū)”最突出的價值有兩點:一是澳門的歷史建筑同時承載了東西方文化的特點,反映了東西方文化的交融。二是澳門處于海陸交通的便利位置,中西方文化在這里交融后向外輻射,對中國內陸、日本、朝鮮半島和東南亞的文化影響都很大。

 ?。玻埃埃材辏吩拢拈T在中央政府有關主管部門支持下,正式啟動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程序。2004年初,“澳門歷史城區(qū)”被確定為2005年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唯一項目,同年9月接受專家考察。今年2月,“澳門歷史城區(qū)”通過了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評估團的評估。

  第29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10日至17日在南非東部港口城市德班舉行。審批新的遺產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會議的一項重要議題。在此次會議上,有45項備選遺產項目提請審議。本次會議前,已有134個國家的788處自然、文化、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地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完)


會場傳真

  “我真正感覺到中國的偉大”

  15日上午10點12分, 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司的顧玉才先生幾乎跳著走出會場, 見到在會場外焦急等待的中國記者后, 他拍掌笑道“過了”。 記者忙請他介紹會場情況。 顧先生說, “澳門歷史城區(qū)”是今天討論的第一個項目, 專家們剛對其作完介紹,中國代表還沒發(fā)言與會代表們就開始鼓掌, 意思是“不用討論了馬上通過吧”。

  剛剛做完發(fā)言的中國代表團團長、中國常駐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張學忠大使眼中泛著淚花, 帶著掩飾不住的激動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他說, 會場內的氣氛實在叫人感動, 巴勒斯坦常駐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大使含淚告訴他, “我真正感覺到中國的偉大”。 因為有關哪個國家的遺產項目能入《世界遺產名錄》的討論一向十分激烈, 昨天有一個項目一直討論了一個多小時都沒有結果, 而中國的“澳門歷史城區(qū)”從專家介紹到大使致辭感謝, 總共還不到一刻鐘。


                  圖為板樟堂前地。 新華社發(fā)

  何厚鏵說:澳門將一如既往地保護好文化遺產

  新華網澳門7月15日電(記者王紅玉)獲知澳門歷史城區(qū)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消息后,澳門特區(qū)行政長官何厚鏵表示,特區(qū)政府將一如既往地保護和推廣這些文化瑰寶。

  何厚鏵說,澳門的歷史城區(qū)是獨一無二的瑰寶,是中西文化在中國相互融會的最具代表性的印證之一。我們深信,廣大市民將會更加愛護我們的家園,積極參與澳門文物的保護及推廣活動。而特區(qū)政府將一如既往,致力保護和推廣這些屬于澳門、屬于國家的文化瑰寶,讓不同地區(qū)的人更了解澳門的歷史和文化價值之所在。

  隨筆:澳門向世界遞出文化名片

  新華網澳門7月15日電(記者王紅玉)一向以博彩業(yè)聞名于世的澳門,如今驕傲地向世界遞出一張新名片。隨著澳門歷史城區(qū)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小城的國際形象不知不覺中多了一道文化的光環(huán)。

  澳門回歸祖國后,特區(qū)政府積極落實各項文物保護政策,加強對文物建筑的修葺,并注意把握不同風格和代表性的歷史建筑之間的平衡,進而啟動世界文化遺產的申報工作,將澳門歷史建筑群(后擴充為歷史城區(qū))推向世界,彰顯澳門的文化形象。 >>>詳細內容


行走在澳門歷史城區(qū)

  新華網澳門7月15日電(記者王紅玉)走出香火鼎盛的媽閣廟,繞過中西合璧的港務局大樓,在深而窄的街巷中信步而行,不經意間,又來到了民居包圍中的鄭家大屋。行走在澳門歷史城區(qū),“歷史”總會不期然撲面而至。

  作為16世紀中葉中西文化交流的橋頭堡,澳門在400多年的發(fā)展歷史中,興建了一批頗具歐洲特別是葡萄牙特色的建筑、極具澳門特色的中國傳統(tǒng)建筑,以及中西合璧的建筑物。于是,那些愛好探幽訪古的游客會驚異地發(fā)現(xiàn),在“彈丸之地”澳門,依然保有中國最早的一批天主教堂、中國現(xiàn)存最古老且完整的修道院、中國第一座西式劇院、遠東地區(qū)第一座燈塔、中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炮臺群……而雜處其間的,則是中國嶺南風格的廟宇、清末院落式大宅和廣東“西關大屋”式民居。一些頗富歷史縱深感的廣場和街道,不著痕跡地將這些單個建筑連成了一體。


                圖為民政總署大樓。 新華社發(fā)


解讀澳門歷史城區(qū)的文化內涵

  在專家看來,澳門歷史城區(qū)內建筑群的空間分布,首先就體現(xiàn)了文化的并存與融合。這是一個集合多種不同思想信仰、生活習慣的居民生活空間:供奉中國海神媽祖的媽閣廟,與在澳門被一般民眾認作航海主保的圣老楞佐教堂相隔咫尺;葡萄牙人生活區(qū)亞婆井前地旁,坐落著中國近代著名思想家鄭觀應的大宅;圣若瑟修院則是專為培養(yǎng)中國修士而設的神學院;崗頂前地上有葡人“大會堂”崗頂劇院,也有中國富紳何東的舊居。議事亭前地更是澳門華洋市民歡慶集會的中心廣場,其周圍的三街會館(關帝廟)、仁慈堂、玫瑰堂、營地街市、盧家大屋、主教座堂、大三巴牌坊、哪吒廟等不同風格的中西建筑,更在毗鄰而居中互相影響,互相滲透,相映成趣。

  在400多年中,澳門不僅形成了中西合璧、獨樹一幟的建筑風格,也兼容了不同的宗教、信仰、文化以及生活習俗。最重要的是,生活在這些社區(qū)里的人,至今仍保存著各自獨特的傳統(tǒng)。

背景:澳門歷史城區(qū)

  “澳門歷史城區(qū)”包括:媽閣廟、港務局大樓、鄭家大屋、圣老楞佐敎堂、圣若瑟修院及圣堂、崗頂劇院、何東圖書館、圣奧斯定敎堂、民政總署大樓、三街會館(關帝廟)、仁慈堂大樓、大堂、盧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吒廟、舊城墻遺址、大炮臺、圣安多尼敎堂、東方基金會會址、基督敎墳場、東望洋炮臺(含東望洋燈塔及圣母雪地殿圣堂)等超過20處的歷史建筑,以及同分散建筑緊密相連的媽閣廟前地、阿婆井前地、崗頂前地、議事亭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穌會紀念廣場、白鴿巢前地等7個廣場空間。

(編后:網上有一個攝像頭的場景與“板樟堂前地”非常相似,仔細比較又不同,請欣賞http://202.175.10.45/ViewerFrame?Mode=Motion&Language=4可調整攝像頭的角度及分辨率等)

(CSC編輯)


165
評論區(qū)(0)
正在加載評論...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