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湛寧:王序老師您好,很高興能有機會采訪您。首先允許我向您表達我個人對您的敬意,這是因為:作為一個設計師,您一直不斷的努力和探索,向我們展現了一個設計師應該前進的方向,也在國際上展現了中國設計師的風采;作為中國最頂尖的平面設計師之一,你一直致力于對中國設計以及設計教育的推動,極大地影響了中國平面設計的進程。 王序:你做的工作好極了,在媒體上介紹很重要,這樣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平面設計。但不要說一些最頂尖什么的,我屬于一個比較資深的設計師吧,你也知道,我和王粵飛是同學,都是比較早。 韓湛寧:這是您的謙虛,但在眾多的設計師心目中,您是一個先行者、引導者的角色。特別是您出版了很多書和雜志,其實是對廣大設計師真正促進的窗口。比如在院校講學、策劃展覽,比如1992年與1996年以及2003年在深圳的設計展、還有幾次的寧波海報展等等,都是一種促進,特別是您堅持一個有好的機制,堅持一個好的競賽,更是對設計的真正促進。 王序:要不就像一團漿糊,有些設計展就像一團漿糊。 韓湛寧:這種展覽是不能參加的,沒有標準的展覽會損害年輕設計師對設計的態(tài)度。這個陣地一定要守住的。您這方面的不妥協(xié)是我一直所敬佩的,覺得您作為一個設計師不但做好自己的作品,而且不妥協(xié)地堅持一個方向。這個方向我們也做過探討,王粵飛老師跟我也談過,我們需要什么樣的競賽?把握什么樣的方向?我們要標榜什么?寧波他們也堅持得很好,最近我和寧波他們在電話里談到,說寧波展一直做的特別好,因為有您在把關。 王序:不是我在把關,寧波海報展這次初選,作為評委我只是參與,我們的工作就是從2000多張募集的作品中進行篩選,不管是誰的作品。 韓湛寧:那么您談談您的對設計的態(tài)度和方法吧? 王序:過去有人這樣評價我說,只往前看。我想這可能與我的個性有關,因為,我做平面設計已經20多年了,從80年代初到現在,我看過不少著名設計師的作品,我的腦袋就好像是一個記憶圖庫,他們的作品只要我喜歡,我都會記住。他們對我的影響潛移默化??吹剿麄兌鄠€時期的變化也很有趣,比如在什么時期發(fā)表過重要和影響力的作品,什么時期又會轉到另外一個行業(yè),例如日本的平面設計師齋藤誠。 觀察之后,很有借鑒。平面設計其實就是在傳遞信息,簡單說就是一個中介。所以說過去我從事編輯也好,設計也好,沒有要推動設計界的狂妄想法,而是通過這種方法逼使自己去學習、了解。我用什么方法呢?編輯+設計的方式去學習很好,去看一個設計師的作品,了解他的歷程,去編一本書,對他越了解,編輯的錯誤就越小。 韓湛寧:這也是我逼迫自己學習的一種方法。我想這大概是您編輯出版那么多書刊的一個原因,也是我想問的問題之一,不過我認為編輯和您的設計歷程是分不開的。您傳奇的設計經歷一直吸引著眾多的年輕設計師,您能否介紹一下您的設計歷程? 王序:我1955年在潮州出生,1977年進入廣州美術學院裝潢系,1979年畢業(yè)。1980年參加工作。我畢業(yè)的年代比較早,在我們那個年代,平面設計師畢竟還是少數,那時候說平面設計他們不明白,你必須說我是美工,我是做廣告的。因為那個時期的關系,所以我想盡早進入到平面設計這個領域,知道這個世界發(fā)生什么事情??赡芪易龅谋容^早點而已,而不能說就是做的好的,那時不像現在設計交流那么頻繁,那時候還非常少,我記得那時候在這個領域也有南北之分,南北之間基本沒有交流。但我只堅持自己,按照自己的方式發(fā)展下去,我覺得中國的改革開放帶來了一個全新的模式,作為一個平面設計師,必須對自己未來制定出一個目標。 韓湛寧:在那個時候您就開始做平面設計方面的工作。 王序:是的,那個時候人們沒有任何現代設計的意識,設計教育也很落后。畢業(yè)后我受到的影響來自兩方面,一是從美國來的朗濤的企業(yè)形象設計的影響,二是來自香港的影響。我記得第一個項目是做出口罐頭招紙,在設計上就受到了朗濤的影響,設計了系列化的天壇牌罐頭招紙,全盤西化的設計并實施,在當時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后來罐頭招紙在深圳嘉年印刷廠印刷,所以我80年代初就經常去深圳。1986年被派到香港工作,1995年回來先成立中西設計公司,后來成立了王序設計公司,這種思維變化是借鑒了海外設計公司的做法,這個改變足以說明我對外面的關注和思考,也反映了我的一個歷程。 韓湛寧:我記得“平面設計在中國96展”的畫冊后面有您公司的一個廣告——“您要咖啡還是中國茶?”,這是不是跟你當時的想法有關系? 王序:有關系,香港還有一種叫鴛鴦,就是咖啡和茶混在一起的。當時左右搖擺,受到的影響非常多,而不是單方面的影響。1999年,我忽然接到格爾·登貝從海牙打來的電話,他要在墨爾本對外宣布:荷蘭登貝公司、澳大利亞艾米公司、中國王序公司成立一個國際聯盟設計公司。我受寵若驚是因為一個發(fā)展中國家的設計公司能夠被邀請加入國際設計聯盟。所以我到了墨爾本參加了這次儀式。2000年成立王序設計北京公司就想以這種設計聯盟的姿態(tài)共同去做一些事。 韓湛寧:您從事設計早期比較重要的階段是不是在香港這段,或者說,您從在香港工作開始就引起了國際設計界的驚訝和關注的,是嗎?那么您是如何在這樣一個國際化的環(huán)境中學習和發(fā)展呢? 王序:去香港是因為外派,香港并不是我剛開始做設計的地方,1984年我就編輯設計過一本《標志設計》的書,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對編輯+設計開始有了興趣。1986年到香港以后,因為香港和大陸完全不同,記得60年代初,香港就開始了中西合璧的設計,所以在香港中西文化并存的環(huán)境中,確實有很多東西可學。 韓湛寧:我記得您多次談到石漢瑞,說他對您的影響非常大,是那個時期嗎? 王序:對,石漢瑞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60年代初他就把東西方文化結合并運用在設計中,我覺得他是最早運用中國文化在現代設計中的一個開拓者和佼佼者。石本人在美國耶魯大學畢業(yè),師從保羅·蘭德,據說他還是一個研究浮世繪的專家,并收藏了不少作品。他對中國文化有濃厚的興趣,他曾描述一個日本人看到中國的書法作品后對他說:你可以看見它的骨頭。關于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設計的結合日本也是非常值得借鑒。到香港后,我就迫不及待地想要見到石漢瑞,第一次見到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因為1986年日本的平面設計巨匠杉浦康平先生來香港做評委和演講,在演講會上,石漢瑞坐在中央第一排的位置上,態(tài)度非常虔誠,但我沒有想到他并不是一個高個子。在演講中,他還幫助杉浦康平展示他的作品,在杉浦康平面前,他居然像個學生。后來經人介紹,我第一次正式地去他公司拜訪他,他對我這個從大陸來的設計師也很感興趣,初次正式見面雙方交流的很好?!对O計交流》第3期大篇幅地介紹了他,跟著我突發(fā)異想提出請他作為《設計交流》的顧問,沒想到他馬上就答應了。1988年我有一個工作機會去洛杉磯,而加州正在掀起一股設計新浪潮,所以《設計交流》第4期開始改變編輯方向,把重點轉到了國家或區(qū)域的介紹。石漢瑞對我的影響還包括對圖片和字體的看法,不同角度看圖片的方法就是他教給我的,現在我把這種方法傳授給了我的學生。 韓湛寧:您們的確有非常感人的關系,令人敬佩和羨慕。除了石漢瑞,您還受到那些香港設計師的影響? 王序:在香港我還受到靳埭強、陳幼堅的影響,我覺得他們走在我前面,之前我在廣州就看到過靳埭強的作品,印象非常深,后來交往很多。他們都對我產生過影響。香港當然不能說只有石、靳、陳,還有一批設計師在進行探索實踐,他們三位只是其中的佼佼者。另外香港是個國際化都市,在這里有機會看到這個領域內的泰斗巨匠,像杉浦康平、五十嵐威暢等。1986年我就聽過杉浦康平的演講,他的佛學十分深奧,當他知道我是來自中國大陸時,對我說:“喔,你像塊海綿?!彼€說,中國設計師應該有三只眼睛,兩只眼睛往前看,一只眼睛向后看。所以我對他的印象特別好。后來,我還去北京聽過他的演講,兩次到東京都到他的設計室去拜訪他。 韓湛寧:您1986年去香港,1988年就獲金獎,您當時是怎么看待呢? 王序:1988年獲金獎后,香港《明報》采訪我,我說:“如果明白什么是平面設計,不管他在那里都可以從事創(chuàng)作,即使在條件簡陋的地方”。 韓湛寧:當時蘋果電腦剛開始得到廣泛應用,大家都紛紛把精力放在電腦上,您的意思是設計師應該明白他要做什么,達到什么樣的效果,至少要起到傳遞的作用,而不是復雜的電腦技巧效果。我們回到您的香港時期,當時您還在編《設計交流》? 王序:對,在香港工作期間一共編輯了10期《設計交流》。 1995年回到廣州后,當時還在編輯第11期。1996年,我有幸認識了中國青年出版社的社長胡守文先生,在他的提議下,從12期開始,《設計交流》就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我?guī)缀跣枰ㄒ荒甑臅r間來出版一期,工作量非常大,并增加了一些副刊,一直到15期終結版。 韓湛寧:那個時期內地也可以買到《設計交流》,當時的感覺就是非常震撼??墒?,您為什么把它停了? 王序:作為設計師要與時俱進,我個人覺得“設計交流”這個名字已經有點過時了。 韓湛寧:那當時你作《薪火》是一個怎樣的轉變? 王序:《薪火》開始關注平面設計以外的專業(yè),包括建筑、產品、室內、動畫等等。今天的平面設計必需關注來自多方面的信息,相互學習,這是一個融合的年代。另外,《薪火》還有薪火相傳的意思吧。 韓湛寧:最近的一期特別厚,不知有什么想法?我記得以前你說過薄一點,傳播更廣。 王序:《薪火》是我的一塊自留地,所以我經常變。這一期的改變也有我的想法在里面,包括定為季刊,封面由季節(jié)的色彩來確定,沒有目錄,滿版的圖像,非常小的字,四色、黑白與專色的印刷等。 韓湛寧:對《薪火》的將來還會不斷改變嗎? 王序:對,包括內容、尺寸、厚薄,甚至下一期的《薪火》我都不知道是什么樣子。 韓湛寧:剛才我們談了雜志的出版想法和脈絡,那么書呢?您在編輯出版《平面設計師之設計歷程》等等書是基于什么樣的想法呢? 王序:還是回到我原來說的那句話,要強逼自己去學習,從1996年與中國青年出版社的合作以后,先后出版了《平面設計師之設計歷程》、《設計新視點》等70多本書,目前我還在編輯《歐洲創(chuàng)造》系列叢書,其中平面與產品正準備出版。 韓湛寧:對,因為當時國內很少出版這類的書,里面不僅有作品,而且有設計師的歷程、生活照片和對他們的評價,是非常新鮮的,影響很大。 王序:對,這也是一種嘗試,包括以設計師的人像作為封面。但從現在開始,未來我還會用更多的方式去嘗試。并不局限在一種模式上。 韓湛寧:能不能談談您的作品,對各個時期作品的回顧。 王序:我先談談現在,過去的作品我就不想談了?,F在的設計項目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概念的產生,我覺得一個設計師對自己的項目沒有一個概念,就會很難實施。概念是解決設計的唯一方式。在電腦上嘗試各種變化只會徒勞無功。當然,最重要的就是體現專業(yè)性。 韓湛寧:我記得您說過:沒有概念就不是設計,這就是是不是設計的分野。 王序:對于項目,我有兩個標準,一是對項目的表達是否準確,二是你必需還有專業(yè)的表現,這種專業(yè)的表達你還必需去說服客戶,因為中國現代設計的發(fā)展只有短短的二十多年,有一些客戶并不了解你的專業(yè)意圖,所以溝通和交流非常重要。項目最終能夠傳遞出專業(yè)的觀點,這點非常重要。 韓湛寧:中國設計師,特別是中國大陸的平面設計師,您是最早獲得國際聲譽的一位,無論是加入國際設計殿堂AGI,還是在國際頂尖的紐約ADC獲獎并擔任評委。我們知道,這些一直是西方人占據的地方,您如何看待自己在這方面的成功? 王序:過去就過去了,所以我也不在乎過去是否成功,思考更多的是未來。最近,我又接到紐約ADC的邀請,作為第84屆的評委,我也希望有更多這樣的機會出訪去交流。 韓湛寧:您多年來一直在很多學校授課,一直致力于設計教育的推動,能談談嗎? 王序:在教育方面,我目前是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的教授,一年至少有兩至三個月的課程,同時我也是廣州美術學院設計分院客座教授,我教學的方法一直是以“激活”的方式進行的,激活同學的腦細胞,讓他們腦筋激蕩,所以做我的學生很痛苦。 韓湛寧:我知道您一直樹立評判嚴格的設計競賽,“平面設計在中國展”到“寧波海報雙年展” 到“深圳設計03展”,從以此作為鼓勵和培養(yǎng)新人的手段之一,您可以談談中國這方面的現狀嗎?以及您如何看待這次在北京舉辦的“AGI2004年會”? 王序: 關于設計競賽評判的選擇十分重要,因為平面展和海報展是不一樣的,所以選擇的評委也應該不一樣。深圳設計03展的評委選擇就很好,大家雖有不同看法,也有爭論,但結果是好的。至于今年在北京召開的AGI年會,雖然我沒有參加,后來得知今年吸收的一些中國新會員,我認為個別新會員根本不符合AGI會員資格,所以,在后來告AGI會員的公開信上,我也簽了名。 韓湛寧:深圳的設計同行一直把您看作是不在深圳生活的深圳設計師。那么您處于這樣一個角色,您是怎么看到深圳的平面設計,以及怎么看深圳打造“設計之都”的? 王序:據我所知,現在深圳的平面設計公司有400多家,我想中國的任何一個城市都沒有這么多的平面設計公司。另外,深圳的平面設計發(fā)展較早,印刷行業(yè)也很發(fā)達,我想這就是吸引設計師來這里發(fā)展的緣故吧。重要的是,就像你所說的,這里曾是“平面設計在中國92展、96展”以及“深圳03展”的所在地,中國知名的平面設計師有一大半在這里工作,這里的專業(yè)氣場很不錯。能把我當成深圳的平面設計師,我深感榮幸。 2004.10.10于廣州二沙島廣東美術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