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熱排版年代,熟練的技術工人會全身心地投入排版工作。而現(xiàn)在,隨著桌面排版系統(tǒng)的發(fā)展,每個人都可以做“排版工人”,排版藝術漸漸衰退了。排版是一門藝術,不能完全交給電腦完成。
首先認識一下西文字體的發(fā)展。老式字體往往有襯線,反映出傳統(tǒng)字體設計的特征。老式字體字母往往會有傾斜的軸線,這是鐫刻字體的鑿子類工具所特有的痕跡。過渡性字體也有襯線,但字母中粗細線條的反差沒有老式字體那么明顯,而且其軸線也趨于垂直。字體本身看起來更清晰,具有手工繪制的特色。現(xiàn)代字體設計趨于清晰簡潔,為迎合現(xiàn)代特征,字體設計被簡化,襯線逐漸被去除,線條也不再有粗細之分,干凈利落,更具機械繪制的特點。而電子計算機的發(fā)展,使所有的字體設計都成為可能,數(shù)碼(digital)字體中,有的明顯繼承老式字體風格,也有的體現(xiàn)獨特的現(xiàn)代文化氣息。下圖比較一下四種字體,注意看我在老式字體和過渡字體所標示的軸線。
隨著各種桌面設計系統(tǒng)的出現(xiàn),運用不同規(guī)格的字體進行設計已不再需要專業(yè)培訓。在熱排版時代對字體處理的專門詞匯和技術知識往往被忽略,不幸的是,這些詞匯和技術是確保設計成功的最基本訓練。能夠得到最佳的設計效果,不是由于掌握了最新的流行趨勢,而是對字體設計的最基本,最傳統(tǒng)的訓練。所以讓我們來熟悉一些字體排版的術語。
點的大小和x高度。鉛字的大小用點(point)作單位。任何字體的點大小都是從字母上升部分頂端到下伸部分底端的距離。而字母x頂部到底部的距離被稱為x高度(x-height),這是視線最集中的部位。影響可讀性不僅僅是大小,跟字體的設計也有重要關系。
加空鉛。這個術語可以追溯到字體用金屬鑄造,然后用打磨好的鉛條來分隔每一行字體的年代。因此你也可知,加空鉛即是字體每行之間的間隔。
下圖詳細描述點、x高度和加空鉛。
字母間距和每行長度。雖然電腦會自動清除決定單詞中字母的間距,但有經(jīng)驗的設計師會給正文或標題的字母專門設計間距,包括擴大或者壓縮每個字母前后的細小空間。關于每行長度,大腦和眼睛在感到疲勞并游離于所閱讀的材料之間所能承受的每行長度極限,據(jù)測是每行39到45個字母。
字體排版的對齊格式。對于世界上的ltr(left to right,左到右)書寫/閱讀順序的語言來說,左對齊也許是最舒服的格式。讀者可以沿著左邊的垂直的直線方便地找到第一行的開頭,而右邊的空白也可以讓段落顯得更自然。右對齊和中間對齊,只能適用于少量的字體,因為每一行不規(guī)則的開頭會增加閱讀的時間、精力和難度。兩端對齊適用于要充分利用版面,如報紙,但有時候會讓字母間距不均勻。還有一種自由格式,雖然讀者需要花更多時間和精力,但確實給設計師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
混合字體。使用有聯(lián)系的字體(可以是一副鉛字)可以幫助避免視覺上的混亂。一次不要混合太多不同的字體,可以考慮改變字體大小,分量或字形,但不要一次改變全部三個方面。老式字體往往能與亞現(xiàn)代(過渡)字體混合,這是因為亞現(xiàn)代字體在設計時融合了老式字體的風格,同時兼?zhèn)洮F(xiàn)代字體的簡單,這是字體既不相同,又能相互協(xié)調。同一份設計中的不同字體應有自己的大小和間距,以便相互之間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