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從表面來看,絕對不會想到這是個IT女人,偏偏溫柔、感性。很難讓人聯(lián)想她的所學一直是晦澀莫深的理工專業(yè)。家是一個生命的盒子,里面藏了有關(guān)生活的所有印記。穆青喜歡這樣的家,一切都貼合著生活,慢慢地隨著時光醞釀散發(fā)獨有的醇香。
主人檔案
主人:穆青 職業(yè):自由職業(yè)者
愛好:閱讀,音樂,美食,美酒,旅行
雅室檔案
戶型:260平方米復式
我家“衣飾”: 喜歡去的家居購物場所有l(wèi)adybug飾品店(西四環(huán)紅星美凱龍)、萊太花卉地下商場、金啟泰布藝、中糧廣場家具廳
穆青給人的感覺剛剛好,興許是因為她的生活經(jīng)歷比一般的人多些,比復雜的人又簡單些。她認真而不偏執(zhí),博學而不張狂,精明而不功于心計,和她聊天是種享受,如果再用點心,還會因此受益。比如,知道了 "Chinoiserie"這個法語詞。
穆青談起我置身其中的這個家時,提到的"Chinoiserie" 一詞,令我印象深刻。這個用來形容“中國的”“中國風”“中國風格”的詞匯,讓我領(lǐng)悟為什么在為西方的文化藝術(shù)醉心的同時,總有些讓我們癡戀卻又似曾相識的內(nèi)容?十七八世紀來自中國的用品、藝術(shù)品在歐洲風光一度,當時的藝術(shù)家和工匠都有意無意地在創(chuàng)作中糅進了中國風,這應(yīng)當就是"Chinoiserie"這個感性奢華的家居藝術(shù)流派的形成,人性中本源上的共通被這個東西這么軟軟地擊了一下,塌下的便是感覺中東方西方的那個壁壘。
穆青在北京的這個家, 她說她不能夠用時下流行的“歐式”“中式”來界定。運用西方的繪畫手法表現(xiàn)的蝴蝶、雛雞、卷葉草的圖案隨處可見,中式家具與法式華麗的水晶吊燈共處,居室的一切都呈現(xiàn)它獨有的氣質(zhì),既不被夸張地彰顯,卻也不處心積慮地回避,有種讓心靈妥帖的安適感,讓人不愿離開。
這個骨骼清麗,卻說自己“從小長著反骨”的女人,立體、多面,總吸引人想要多些了解,卻又讓人感覺嬌小的體格里蘊藏了無限的能量與可能,永遠挖掘不完。對家的改造也是一種激情釋放。
大手筆的樓梯挪移便是一例。原本戶門入口處有個樓梯間,對“樓梯間”這個概念本身,她就不喜歡,樓梯其實可以營造出一種氣氛,為什么要用這個“間”把它藏起來呢,買了房子考慮的第一件事就是樓梯的改造?,F(xiàn)在,樓梯沿著挑高客廳的一面墻順勢而上,鐵藝樓梯造型優(yōu)美,為客廳平添一道風景。原來的樓梯間讓洗衣房有了著落,二樓加固地面之后,成就了一個奢侈的主衛(wèi)。一個略顯麻煩的改造卻為日后的生活創(chuàng)造了更為實用舒適的基礎(chǔ)。
對色彩的認識和選擇,穆青可謂勇敢,(為所欲為 貶義要改?)的自信透出了她的“反骨”。國內(nèi)家庭中很少被用到的艷藍、暗粉,都被她大膽地用到了墻面上,而窗簾上帶有暗金的綠和紫的搭配,如此沖撞卻又如此和諧,跳脫出一種卓然的貴族之氣。在她的家中還有很多在尋常家庭中不敢使用的色彩,或只是小心翼翼地用于局部,滿足一下內(nèi)心小小的激情,不會像她這樣如此自信的大面積使用。細細觀察,她家的每一幅窗簾都各不相同,穆青說這都是她去布藝店親自選擇設(shè)計的,店里的人通常會建議購買者選擇比較保守不容易出錯的搭配,但“不出錯”跟“我的”家之間的距離是不言而喻的,生活中工作中,我們不得不選擇“不出錯”而放棄“我”的機會太多,既然是家,就讓它真正是“我的”吧。多點心思,家的感覺會因看上去不起眼的窗簾、靠墊而大為改觀。
穆青笑稱,先生穆云和她是兩個“書呆子”,如今他們又添了兩個小“書呆子”——五歲的兒子小云和三歲的女兒棲云,兩個天使般的孩子。要滿足一家四口“書蟲”的精神需求,書是大量的。所以除了設(shè)置了專門的書房,在二樓的平臺上,穆青還設(shè)計了整面墻的書架。
愛書的人必是“本本”的擁躉,穆青夫妻二人也不例外,什么事都要追根溯源,就連是雙方各持己見,都要用書來說服對方。女人似乎總逃不脫被那些優(yōu)雅精致的細部設(shè)計的吸引,而維多利亞風格堪稱此風格典范,穆青也一度鐘情這一風格。先生說:“我媽媽,我的三個姨媽都用著這樣的桌子,端著這樣的杯子,坐著這樣的椅子,我是在維多利亞樣子的家中長大的,夠了,夠了,饒了我吧!”在蒙特利爾穆云給她買了一本書——“LA MAISONPROVENGALE”,精美的書頁中是法國南部普洛旺斯省的民居風貌,清新自然,連一把駁了漆的木凳看上去都那么有韻味。先生終于說服了穆青,讓穆青從心底也喜歡上了這帶著歲月流彩的繁復和華麗。
因為現(xiàn)在的家位于極富人文色彩的西北郊圓明園地區(qū),小區(qū)的建筑多少借用了圓明園的設(shè)計風格。于是倆人立即把中外學者關(guān)于圓明園建筑風格的研究專著翻了個底朝天,一本維州華裔歷史教授汪榮祖的學術(shù)專著“A Paradise Lost - The Imperial Garden Yuanming Yuan”更被二人珍愛,擺放在客廳壁爐邊的書柜里。也因此,家中多了與外部環(huán)境相應(yīng)和的廊柱造型與貝殼的裝飾。
如果穆青不說話,僅從表面來看,絕對不會想到這是個IT女人,偏偏溫柔、感性,要命的是神態(tài)氣韻里還有絲絲入骨的性感,很難讓人聯(lián)想她的所學一直是晦澀莫深的理工專業(yè)。對于美的理解和把握,她認為一部分來自天生的靈性,另一部分則是來自母親的影響。在那個年代,母親會精心地在頭發(fā)上扎一方漂亮的手帕,或是把干凈的白色小圓領(lǐng)翻在藍布衫的外面,時至今日,母親也還是一個美麗可愛的“老太太”。講起這些,對穆青而言是一種美好的回憶,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她的指點下,我們發(fā)現(xiàn),連沙發(fā)邊幾上裝有孩子們的銀質(zhì)相框的擺放都是精心布置的,兒子小云用的是線條硬朗些的方形相框,女兒棲云用的是線條柔美的橢圓形相框,并且交錯擺放,不分主次。
人對美的理解和喜愛也是隨著年齡和經(jīng)歷在成長變化。IKEA初進中國,讓年青的穆青耳目一新,她和穆云的第一個窩就是徹頭徹尾的IKEA。漸漸地,積累代替了一目了然的簡潔,家的溫暖和心底里那一個個的 "soft patches" 絲絲縷縷,孩子的降臨和成長,于是,生活的線條就多起來,亂起來,復雜起來,家里的物件便樣樣都有了來歷和說頭,很自然地,她認為:“家中的物件是應(yīng)該慢慢積累,漸次豐滿的?!?/P>
家是一個生命的盒子,里面藏了有關(guān)生活的所有印記——刻意的、隨意的、精心的、無心的,只要曾經(jīng)停過腳,就有值得細細揣摩,紀念的珍藏。穆青喜歡這樣的家,一切都貼合著生活,慢慢地隨著時光釀酵散發(fā)獨有的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