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資訊 > 設計賽事 > 正文

“都市欲望”建筑和城市設計作品展

2007-04-26 9926 0

都市欲望 建筑和城市設計作品展




         展覽名稱:費菁+傅剛及其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學生建筑和城市設計作品展

         展覽地點:泰康頂層畫廊

        展覽時間:2007年4月29日-5月13日,

        展覽地址:北京復興門內大街156號泰康人壽大廈11層

        還有什么比不可抑制的欲望更能反映當代中國城市和建筑背后的真實動力?在建設這些的同時,當代中國建筑師和規(guī)劃師腦子里想些什么?為我們自己和未來的人們保護哪些東西,又有哪些可以摧毀為新的東西讓路?什么東西真正可以稱之為新?

        這些是建筑師費菁、傅剛以及他們在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北京建筑工程學院課題組的學生們所面對的日常問題。在他們看來,城市如同生命體,像人一樣,而不是無生命的物件。理解城市,理解當代中國城市,首先要了解當代中國人的現(xiàn)實生活。他們不屑理睬那些居高臨下、蒼白無力的口號,比如人性關懷,比如設計為人民,等等。他們認為,深刻理解他人的需要,首先是對自己內心真實的挖掘,不能反映自己內心真實的東西,不可能是好的設計,設計是對內心世界的具體而曲折微妙的表達。因此,在他們領導的課題組工作過程中,沒有既定的設計任務書,而是選擇一個具體的城市地段,通過深入現(xiàn)場感受現(xiàn)實生活的躁動,從那里找到自己真實生存狀態(tài)的影子,去捕捉時代的脈搏,然后才談得上設計。

        他們涉獵的城市題材相當廣泛。比如五道口地區(qū),原來的城鄉(xiāng)結合部、曾經的流行文化熱點、今天的世俗商業(yè)生活的一個片斷;比如大柵欄,北京城歷史久遠的城門外三不管地方,曾經的商業(yè)和文化繁榮之地,今天面臨徹底被改變的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qū);比如大山子地區(qū),曾經的荒郊野外,后來的國營企業(yè)片區(qū),近年隨國營企業(yè)衰敗而一夜成名的當代文化重鎮(zhèn);等等。在他們的課題組里,建筑、城市、景觀、時尚所有與設計二字相關的設計內容,都是值得關心的內容。在費菁和傅剛兩位具有國內外雙重教育和職業(yè)北京的建筑師眼中,這些是像空氣一樣包裹著我們的當代文化內容。

        費菁和傅剛現(xiàn)為美國注冊建筑師,1985年于清華大學建筑系畢業(yè)后,在清華又停留了兩年,費菁攻讀研究生課程,傅剛留校任教。隨后相繼赴美國學習建筑和藝術,在紐約工作生活了近20年。從2004年年底至今,他們作為訪問教授為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北京建筑工程學院的建筑學專業(yè)學生講課、指導課題設計,直接授課和輔導設計的學生已有數(shù)百名。通過《建筑創(chuàng)作》和《北京規(guī)劃建設》雜志的傳播,這些建筑教育新探索,在很短的時間里,已經產生影響。

        闊別多年之后重返生長之地的這段時間里,在緊張教學工作同時,他們沒有中斷自己的研究與創(chuàng)作,如這次展覽包括的部分近作:北京大山子城市設計、京杭運河杭州段兩岸城市設計,和果凍原型系列等。這些貌似不同的作品具有一些共同的特質,空間形式復雜但結構體系簡潔,有意識地應用新技術但不為技術手段本身所制約。通過這些作品,他們力圖表達對當代中國城市和生活狀態(tài)的理解,具體的事件或說主體清晰可辨,然而它們的背景均勻甚至模糊,難分主次關系,一切消失在欲望的流動網(wǎng)絡之中;欲望的橫流似乎勢不可擋,人們攫取的目光炯炯有神,導致整個國家和城市的快速變化,然而人們只有在慢速之中才能享受奮斗的成果;在提倡慢速甚至不變與宣揚快速追求極致的矛盾較量中,當代中國人通過這些光怪陸離的城市和建筑外觀,無意中表現(xiàn)了身居一個特殊時代人們精神上的掙扎和尋求解脫的無限渴望。


110
評論區(qū)(0)
正在加載評論...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