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資訊 > 設計名家 > 正文

多頓:拾起“海貝殼”與高科技對話

2009-04-30 14035 0


 海姆·多頓:以色列館總設計師

  4月29日早上10時,在猶太教拉比的祈福和一曲吉它的伴奏下,以色列國家館奠基石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園區(qū)內緩緩揭幕,人們吟唱起希伯來語歌曲《上行之詩》、《金色的耶路撒冷》,為奠基儀式平添了幾分神圣色彩?,F(xiàn)場一位富有藝術家氣質的男性唱得十分投入,他一頭栗色長發(fā)、瘦瘦的身材著一身黑衣,時而昂頭時而閉眼,成了令現(xiàn)場記者印象最深的人,他就是以色列館總設計師

  ―――海姆・多頓。

  在以色列,人們喜歡在建筑上使用石料,因為它在猶太人傳統(tǒng)觀念里意味著堅固、土壤和根,而玻璃代表開放、未來與現(xiàn)代,因此這兩只‘手’相互環(huán)抱,既相差迥異,又互為一體,內部展覽空間呈流線型上升,還意味古老的猶太民族精神在現(xiàn)代的傳承。

  ―――海姆・多頓談以色列館設計理念

  外形酷似“雙手”環(huán)抱

  以色列首次自建世博會國家館,23支團隊參與競標,競爭激烈

  為了與上海世博會吉祥物海寶以及上海沿海特點相呼應,海姆・多頓領銜設計的以色列國家館有個昵稱叫“海貝殼”。選擇在4月29日舉行奠基儀式,以色列方面顯然經(jīng)過一番深思熟慮,因為當天還是“獨立日”國慶節(jié)。


以色列國家館“海貝殼”

  他被譽為以視覺藝術的先鋒

  61年前,以色列宣布建國。如今,以色列首次在世界博覽會上自建國家館,上上下下對這個項目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據(jù)以色列駐滬總領事艾雅克介紹,以方專門撥出600萬美元預算,這種規(guī)格與以往幾屆僅僅在聯(lián)合館里設個“攤位”完全不同。

  多頓身兼建筑師、設計師與公司管理者頭銜,在崇尚傳統(tǒng)的以色列,他被公認為視覺藝術領域的先鋒人物,善于應用鋼結構、輕型材料,在各類建筑都掀起了巨大的未來派設計潮流。由他設計完成的作品涉及各個領域,從耶路撒冷的猶太地區(qū)到美國加州的連鎖書店,再到紅海岸邊的I-MAX大型劇院。他業(yè)務十分繁忙,長長的客戶名單里,包括以色列國家電信公司、內蓋夫工程技術學院和本・古里安大學等。

  但在多頓心目當中,他不敢對新項目有絲毫怠慢,甚至把“海貝殼”稱為“國家使命”:“它對我來說當然是頭等大事。就像是北京借奧運會展示中國一樣,這是以色列在國際舞臺上展示形象的良機。從去年3月份開始,我就和25個人的專業(yè)團隊一起投入到這個項目當中,所有人都有優(yōu)秀的背景與國際經(jīng)驗。當時一共有23支團隊競標,整個過程持續(xù)了5個月,我們的設計方案最終殺出重圍,被以色列外交部選中?,F(xiàn)在,我的大腦一天24小時都在運轉,做夢都在解決問題,時間緊張、預算控制、找合作伙伴……我在上海的江蘇路設了一間辦公室,每個月都要來一次,一呆就是10天。今天奠基儀式舉行,我的心放下了一半,我衷心希望明年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的將是一個表現(xiàn)以色列精華的展館。”

  “海貝殼”造形借鑒太極圖

  “海貝殼”占地2000平方米,展館本身就意味著創(chuàng)新設計,由兩座如同環(huán)抱在一起的雙手的流線型建筑體組成。這兩只相握的“手”,一只是天然石材,一只由玻璃制成,它們的流線型設計使人們從每一個角度來看都會有完全不同的觀感。

  更讓多頓得意的是,他在這個建筑上創(chuàng)造了一種猶太與中國文化的結合點:“你注意到?jīng)]有,這雙‘手’實際上還類似中國古老圖案太極圖的形狀?它們都呈現(xiàn)出自然流暢的曲線,并互相環(huán)抱在一起,這可是我特別設計的中國元素?!?

  館內可與科學家對話

  展館以“創(chuàng)新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分低語花園、創(chuàng)新廳、光之廳三區(qū)

  也許在人們印象里,以色列是一個令人聯(lián)想起戰(zhàn)火與硝煙的國家,其通用語言是希伯來語,行文從右至左,如同天書一般十分神秘。但事實上,以色列的高科技、迷人的地中海風光與悠久的歷史文化才是猶太民族的驕傲。

  請愛因斯坦作“代言人”

  在多頓看來,猶太人是“愛書如命的民族”,這個特點也使他把以色列館的設計主題定為“創(chuàng)新讓生活更美好”。他說:“我希望來到‘海貝殼’的人,能從這里了解到以色列的另一面,展館的三個區(qū)域各有功能。低語花園帶來花草、果樹與露珠的美感,還可供人休憩,享用一些以色列美食;密密匝匝的樹木當中安裝了不少有趣的裝置,每當有人走近,果樹就會用英語和中文向來人發(fā)出‘低語’。創(chuàng)新廳能證明猶太民族聰明、重視教育的特點,是整個展館的高潮部分,游客將在這里享受到一場由漂浮在動態(tài)空間里的燈球所呈現(xiàn)的360度視聽演出,可以通過幾百個屏幕與以色列孩童、科學家、醫(yī)生和發(fā)明家對話,還可以隨時在館內上網(wǎng)與以色列普通人聊天。著名的猶太科學家愛因斯坦是我們非常崇拜的人,他為人處事簡單質樸,但在科技方面卻不斷創(chuàng)新,是公認智商最高的人,他的頭像將被鐫刻在展廳墻壁上,成為我們猶太精神的代表。”

  談到光之廳,多頓告訴記者:“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游客都可以在以色列館外相鄰的人行高架步道上觀看到視頻展示,這個展示將被投影到展館玻璃空間內部的一座15米高的墻面上?!?

  很高興能毗鄰中國館

  以色列館在世博園區(qū)的位置相當不錯,坐落在展區(qū)中央,與中國館相鄰,這也讓多頓非常驚喜,他認為這將可能會吸引更多游客來訪“海貝殼”。

  “世博會本身就是最新設計、經(jīng)濟、科技的一場交流,上海這屆世博會被稱為人類歷史上最盛大的一次,我聽說7000萬人次游客會來參觀,這將是一場跨文化對話的最好平臺。以色列外交部在宣布我們團隊的國家館方案獲勝后就表示,這也是一個未來政策制定、城市戰(zhàn)略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機會,不容錯過。我的建筑作品將在中心地帶成為人們的關注焦點,這是讓我非常自豪和高興的事情。”多頓表示。

  [記者手記]

  與上海頗有淵源的猶太詩人

  崇尚老子的多頓以“和諧”概括自己的建筑哲學

  多頓與中國頗有淵源,他的外祖父母于上世紀初從俄羅斯來滬,居住了五六年,多頓母親則于1919年出生在上海。在多頓的成長記憶里,他家里有不少上海印跡,如描繪上海的畫作,中國茶壺、花瓶和碗,令他從小就對中國文化十分向往。

  1984年,多頓來到中國游歷了整整4個月。先是在麗江呆了10天,接著沿長江走走停停,在很多小鎮(zhèn)流連忘返。雖然當時的多頓尚未在建筑界嶄露頭角,手頭沒多少錢,吃住都十分簡單,但心情非常愉悅,中國很多地方的一草一木一樹都能給他帶來靈感。因為“很久以前的中國鄉(xiāng)鎮(zhèn)是真正的大自然,江河與花草之間是和諧的,田野與人類之間是和諧的,與現(xiàn)在繁忙的都市、雜亂的樓房完全不同;建筑如果給人帶來擁擠的感覺,形式與材料再好,也談不上任何美感?!?

  5年前多頓來到上海,感覺這個大都市節(jié)奏相當快,也對“建筑需要對話”有了更深感觸。他回以色列后寫了本題為《未來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的書。談到這里,他翻開隨身攜帶的書,神情如同在奠基儀式現(xiàn)場唱歌般投入。“來,讓我給你讀一段詩吧”,他輕聲朗讀著“在未來街區(qū)/房屋之間會對話/相互接近/也相互尊重”,這句他最喜愛的詩表現(xiàn)了他建筑思想的核心―――空間和對話造就和諧。

  多頓崇尚老子思想,他覺得自己的建筑哲學受到了老子很大啟發(fā),如果一言以蔽之,就是“和諧”。他認為建筑之間應有空間感,才能相互“對話”,才會更和諧。

  多頓喜歡把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內容都變得富有美感,不但對自己的作品設計,甚至連日常工作也是這樣。多頓的合作人對此深有感觸:“多頓天生就是一個藝術家。我們團隊一起出門,突然就找不到他人了,咦,多頓呢,居然在對著一株花拍個不停!還有,他給我寫郵件,我打開一看,居然是一首長長的詩!詩的內容都是對我們下一步工作的安排,但形式讓人覺得十分有趣。”

  采訪結束,記者對他接受專訪表示感謝。多頓卻再度貫徹了他的哲學:“這不是采訪,我們交談、聊天、對話……我們都很享受這樣的交流,不是嗎?”


156
評論區(qū)(0)
正在加載評論...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