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微軟的IE系列產品都被眾多的前端開發(fā)者臭罵,除去其對于WEB標準化的支持問題外,再者是因為其同一款產品的存活型號太多,從IE6.0- IE8.0,3個版本的瀏覽器,結果對同一個頁面有著三種不同的表現(xiàn),結果據(jù)說IE9.0已經開始開發(fā)中。但這些都只是在頁面的性能及呈現(xiàn)的方式上,除去瀏覽器中的內容來看一下瀏覽器本身的設計,Microsoft Live Labs新近推出的瀏覽器新作Pivot則是一款很酷的產品。
酷在它對于傳統(tǒng)瀏覽器操作方式的改變,但這種大幅度的改變用戶的操作習慣,則注定了它只是能實驗室的產品,不過這不并能妨礙Pivot成為一個很酷的產品,也許未來的某一天它真的就公開發(fā)布出來了。
Chrome的誕生,改變了以往瀏覽器對于標簽欄的設計,而且也簡化了瀏覽器頭部的設計。但在簡潔這點上Pivot做得更徹底,僅只保留幾個必不可少的功能按鈕及地址輸入框。
將當前頁面加入書簽后,就會激發(fā)進一步的行為,那就是頁面描述的Tag,而且Pivot將當前頁面標簽顯示在了標簽后面:
很酷的是Pivot在“前進”與“后退”兩個按鈕中提供了當前標簽的瀏覽歷史,而且歷史頁面是以預覽圖的形式表現(xiàn)的:
為了頭部的足夠簡潔,Pivot甚至將標簽欄都從頭部移到了底部,而且提供了標簽頁面的預覽圖,當然這個功能在之前的Opera中已經使用上了。當標簽欄中的寬度超過限定寬度后,則會浮現(xiàn)出滑動的按鈕,只是這個按鈕不明顯,也很小,也許將其顯示在標簽欄的兩側邊會更好一些。
在標簽欄的左邊還可自行加入快捷方式,這讓人不得不猜測,這個原型是根據(jù)Windows的任務欄來設計的嗎?
只是地址輸入框與標簽標簽欄的距離如此之大,一個在頭部,一個在底部,操作上實有不便之處:
既然單個標簽頁的歷史紀錄都啟用了預覽圖,那整個電腦的歷史紀錄當然也要使用預覽圖的形式了,這樣才足夠酷。而事實上,圖像化也正是Pivot的特色,大部分時候,圖像總是比文字更能有表現(xiàn)力。
還可以自己定義歷史紀錄中的排序是以月還是以日來表現(xiàn):
每一個圖都是可以再放大的,而且這里還針對當前預覽圖里的頁面內容引入了微軟自家的搜索引擎Bing的搜索結果,這應該是目前為止,微軟的瀏覽器與自家的搜索結合最好的一次,當然以前的方式幾乎是沒有任何的結合點的。
這樣一款以圖形化表現(xiàn)為主的酷的瀏覽器,不是一般的電腦能承受的,所以這款產品首先對操作系統(tǒng)就作了限制,只支持Windows 7,而且以我在Windows 7里運行的狀況來看,還是比較卡。
當然,必須說明的是,這款瀏覽器的操作的確是很酷,交互方式也完全超越了現(xiàn)在的瀏覽器,如果配上觸摸屏進行操作的話,嗯,那應該是科幻片里常見的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