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資訊 > 設計名家 > 正文

游走在“東西之間,概念與實踐之中”的視覺設計師-曾俐

2015-02-11 5447 0

東西之間 念與實踐 視覺設計師 曾俐 中國設計之窗


  留美設計師曾俐女士于2010年畢業(yè)于中央美院視覺傳達專業(yè), 設計學院院長王敏的工作室。畢業(yè)后她留學美國,在明尼阿波利斯設計學院(mcad.edu)學視覺設計至今在中阿肯色大學(uca.edu)教平面設計。近五年的美國商業(yè)文化的熏陶,讓她更懷念中國文化背景下的內(nèi)涵與深度,因此她致力于商業(yè)設計的同時,其研究方向也游走在中西文化之間,完美闡述了商業(yè)與藝術(shù),理性與感性的碰撞與結(jié)合。

東西之間 念與實踐 視覺設計師 曾俐 中國設計之窗


設計師簡介:
  曾俐,Li Zeng,畢業(yè)院校:中央美術(shù)學院本科,明尼阿波利斯藝術(shù)設計學院碩士,專業(yè):視覺傳達, 研究方向:品牌設計,用戶體驗,文化設計,設計思考與方法 個人網(wǎng)站:lizengdesign.com.博客:lizeng.tumblr.com
 

東西之間 念與實踐 視覺設計師 曾俐 中國設計之窗

1中國設計之窗:感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請您首先介紹一下自己及自己的藝術(shù)設計發(fā)展歷程?
曾俐:我從小學四年級就學畫畫了,美術(shù)一直都是我的愛好;初中我是在藝術(shù)班上的,班上的同學各個身懷絕技,幾年訓練下來,我開始喜歡畫畫帶給自己的享受。高中也是和廣大藝考生一般辛苦的經(jīng)歷5個月的魔鬼訓練,然后有幸考取了中央美院的藝術(shù)設計系。通過本科的學習,我覺得自己對設計的理解還不夠深刻,對很多東西還是一知半解。其一是因為中央美院的設計偏藝術(shù)與概念,其二因為我自己是一個偏理性思考的人,非常想徹底的弄清楚某些問題。而探索藝術(shù)的產(chǎn)生,經(jīng)過與結(jié)果就猶如挖掘“生命的意義”一般,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兩者加起來讓我覺得在去工作以前,我需要繼續(xù)探索設計之路。于是我選擇換一個文化氛圍,來美國讀研。畢業(yè)后,可能因為對設計的思考,讓我走上可探索設計的深層意義的學術(shù)之路。
 
2中國設計之窗:您如何形容自己的設計風格? 
曾俐:說實話,我覺得自己的設計沒有什么特定的風格,“混搭”或者“因情況而定”也許是個不錯的回答。其實出國之前,自己的審美和對設計的理解還不夠深刻,因此作品中確實能看得出很重的“中國”風,留白,簡約,對比等。但近兩年,我開始覺得以前自己的設計放不開,總覺得被一些條條框框束縛了,因此不敢多加什么設計元素或者嘗試更大膽的風格。所以,我現(xiàn)在其實對設計的感覺更加輕松了,覺得有時候不用管那些設計規(guī)則或者作品意義之類的,可以大膽的“玩”,放肆的“實驗”,這樣出來的結(jié)果有時還更加“具有創(chuàng)意”呢。這可能也是出國后的一大改變,以前在國內(nèi),大家都講究作品的背景,意義,深層的含義,整個的設計過程像是“痛苦的蛻變”,花的時間長,作品可能也比較深刻。但在美國的設計文化中,當他們沒有那么多的歷史,文化背景或者深刻的意義需要傳達時,他們會在追求“設計感”和“形式感”的同時痛快的“玩”,當然也有重視很多細節(jié)的時候。但這樣的一個轉(zhuǎn)變,讓我感受到自己似乎能用兩種不同的心態(tài)和設計的方式創(chuàng)作,并不斷的轉(zhuǎn)換角色。
 
3中國設計之窗:在您諸多設計項目中,有沒有自己特別滿意的設計,當時的靈感來源于何處呢? 
曾俐:我對自己研究生的畢業(yè)作品印象還比較深,可能時因為它確實是一個過程很長,主題相對深刻的一個研究吧。 我的畢業(yè)設計叫“之間與之中——用色彩理論闡述設計思考中的對立關系”。這個研究主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剛開始都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但是那時候?qū)υO計還保留在那種“痛苦蛻變”的感覺上,我覺得一切都非常的“不確定”而“模糊”,就如同自己想做的畢業(yè)設計。有意思的是,我研究的就是這樣一種對設計思考的“感覺”,而我畢業(yè)設計確實經(jīng)歷了這樣一個“痛苦蛻變”的過程。
 
我的靈感來源于中央美院的四年設計教育,如同我說過,我是一個偏理性思維的人,但是美院的氛圍相對藝術(shù)和感性,很多東西好不好都要看感覺,感覺好就對了,感覺不好就不行。而這種感覺美院的老師也很難和我們解釋清楚。而藝術(shù)中的這種模棱兩可也隨處可見:比如說評價不同的作品,我們可以說某個作品簡約——不錯,也可以說某個作品大膽而飽滿——有張力;我們可以說某個作品有對稱和秩序(order)美,另外一個作品有形式感和混亂(chaos)美;有時候我們覺得“對稱”是給作品加分,有時候我們用“對稱”就覺得作品太死板;有時候?qū)Ρ壬亲詈玫倪x擇,但有時候同類色卻更有效,諸如此類。而設計中,我們經(jīng)?;旌稀袄硇浴迸c“感性”,“大局”與“細節(jié)”,“對比”與“和諧”的思考方式,所以,我就做了一個這樣有關設計思考中“對立關系”的研究。
 
4中國設計之窗:您覺得設計師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曾俐:我覺得是“好奇心”,“創(chuàng)新思考能力”。這兩個能力連在一起就是看你能否對身邊的細節(jié)有所觀察,提出問題,然后自我探索的一個過程。其實我們身邊不乏有好奇心的人,但是有了好奇心之后,能意識到那個小細節(jié)的奇妙之處,并持續(xù)的進行發(fā)掘與探索就是設計師的不同之處了。我們總說設計不一定要產(chǎn)生什么大的結(jié)果,所以“過程”一詞對設計師尤為重要。這個“過程”我覺得就是設計師結(jié)合理性和感性思考去研究問題,發(fā)散思考解決方法的關鍵所在。所以做設計師有時還是很苦的,因為要具備足夠的耐心去“煎熬”探索的過程,找尋那個還尚未可知的結(jié)果。
 
5中國設計之窗:您認為什么樣的設計才是優(yōu)秀的設計,標準是什么?
曾俐:沒有絕對的標準吧,要因當時的情況而定。我比較喜歡的是一個設計公司“IDEO”的設計宗旨“以人為本”,其實中央美院設計學院的宗旨也是“設計為人民服務”(即使有時候做出來的東西,人民也看不懂LOL)。我相信地球上的任何一個產(chǎn)業(yè)和領域都和“人”的利益息息相關,所以設計當然屬于此范疇。只是設計有特定的人群,地點和目的,所以加上這些因素之后,我們就能看到某個設計是否解決了當時特定情況下的問題,是否達到了應該的標準。 
 
6中國設計之窗:你平時都有哪些愛好?
曾俐:我很喜歡跑步,初中開始就參加校運動會,都是1500米之類的長跑,所以現(xiàn)在每周也堅持鍛煉。跑步能幫助思考,跑完后雖然累,但大腦很興奮,可以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也算是很享受的一個狀態(tài)吧。
 
然后就是一些文藝青年都有的一些愛好,看看書,聽聽音樂,學學鋼琴,旅旅游之類的。
 
 7中國設計之窗:您喜歡閱讀什么樣的設計類圖書?
曾俐:我喜歡閱讀一是圖片非常飽滿的視覺設計圖書,二是純文字的設計理論類書籍。聽起來有些極端,但是學了這么多年的設計,我就是非常享受快速瀏覽很多自己喜歡的視覺作品,看解釋有時都覺得太慢了。但當我特別喜歡某個人的作品,或者對某種設計方法和理論很感興趣的時候,我就非常想潛心閱讀文字里的點點滴滴,似乎像是尋找蛛絲馬跡,來驗證自己的思考是否與作者不謀而合。
 
8中國設計之窗:在美國呆了5年,您感覺有什么文化上的差異嗎?國外的設計界整體氛圍和中國的有何不同?
 曾俐:當然有,很多的不同!可能是學設計出身的敏感,我剛到美國的時候,就感覺美國很多細節(jié)的東西與中國文化上的巨大差異。所以,我還特地做了一個插畫作品,專門探討那些“衣食住行”上的不同點呢。打幾個比方,我們下館子先上的是熱茶水,美國人常年四季都是和冰水;我們吃的蔬菜基本都要炒熟再吃,這邊只要是蔬菜基本都可以生吃;我們都知道美國人出太陽不打傘,哪知他們下雨都不喜歡打傘;中國人都不想讓別人和我們同名,美國人隨便碰到的人不是Tom就是John,不是Sarah就是Lindsey。這些細節(jié)的發(fā)現(xiàn),還真讓我想繼續(xù)將這個項目發(fā)展下去,看能否湊出百個差異!
 
我感覺美國的設計界發(fā)展非常蓬勃,在蘋果和谷歌等大公司的引領下,感覺這是歷史階段以來設計最火熱的時期。在美國律師和醫(yī)生是公認的最好最賺錢的職業(yè),我也是聽人說,什么時候在美國設計師的工資居然可以和醫(yī)生的媲美了?也就是在這個時期,非常好的設計師在很多大公司年薪都可以和醫(yī)生較量了。此外, 國外整體人群對設計的重視要比國內(nèi)強,大家很重視創(chuàng)新,很尊重設計師的個人決定,同時也承認設計師的腦力思考是有價值的,更愿意償付設計師。不過并不是美國每個地方,每個人群都有同樣的思維方式,所以吃虧的事情還是會有的! 
 
9中國設計之窗:現(xiàn)在很多年輕的設計師也抱著創(chuàng)業(yè)的夢想,您覺得要想成立設計公司或是工作室要具備哪些條件呢?
曾俐:優(yōu)質(zhì)的設計,市場的需求,縝密的計劃,足夠的膽量,不怕失敗的耐心,以及長遠的規(guī)劃。這些條件當然能能達到最好,不然就是要靠時間和經(jīng)驗一點點打磨才能有所成就吧。或者說,創(chuàng)業(yè)的過程本身就是被打磨的過程,所以,不要懼怕失敗,不斷積累資源,提升自己的商業(yè)知識以及擴展周邊的人脈,只要有夢想,就會有未來。
 
 
10中國設計之窗:請問您對今后個人的發(fā)展有什么展望呢? 
曾俐:我想在設計思考和設計方法方面有更多的研究,希望以后有機會出版自己的書籍。同時,出于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和研究,我與我的大學同學陶璟正在探索“桃李”品牌(taolidesign.com)——一個東方禮品設計的概念,請大家多多關注!


56
評論區(qū)(0)
正在加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