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資訊 > 理論文摘 > 正文

跨越真實與虛擬世界的界限

2017-11-17 2286 0

學習雕塑出身的藝術家尼克.埃文克(Nick Ervinck),一直著迷于探究藝術如何通過對新材料和新科技的運用而得以發(fā)展,他的創(chuàng)作探索著多種不同媒介的跨界,包括傳統(tǒng)雕塑、3D打印、建筑、設計等。

“無物存在之處,一切皆有可能。存有建筑之處,(其他)無一可能。”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這句話成為埃文克的指引,他一直試圖打破建筑與雕塑的界限,探索出不可知的疆域。他探索著一種全新的形式語言:這套語言通過計算機軟件生成,被稱為“blob建筑”的計算機輔助設計,于1995年被建筑師格雷格.林恩(Greg Lynn)發(fā)掘,其結果是生成有機的、形狀不規(guī)則的、膨脹的形式。

利用這一全新的語言,埃文克的作品在外觀上突破了人們以往的視覺經(jīng)驗:建筑不再是常規(guī)的幾何線條,而是充滿變形、不規(guī)則,像一場光怪陸離的夢。值得玩味的是,這些突破人類想象力的圖形正是由嚴謹?shù)挠嬎銠C系統(tǒng)導出的。

不僅是追求外觀的視覺突破,在作品的內(nèi)在編織上,埃文克也融入了中西方大量人文歷史,古羅馬長方形教堂、中世紀宗教神話。這些圖形元素與珊瑚、恐龍、別墅、羅夏克墨跡、樹木、漫畫、12世紀的花卉墻紙、人體解剖部位等一起成為藝術家所采集的圖樣資料庫,再利用3D軟件環(huán)境中的復制粘貼技術,做成作品。

埃文克雕塑作品中有一部分是公共雕塑,它們或置身于廣場、街道,或成為建筑的一部分。這些作品的表面閃亮,反射著城市的陽光和云朵,這一刻,無疑是詩意的。

 


22
評論區(qū)(0)
正在加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