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釘工作室經典設計。
他們隨意地收集視覺印象,色彩文字、人體、自然萬物……并把自己的觀念通過自由的方式(手繪、拼貼、木刻等)組合成一體,非?;顫娮杂?。他們的風格被稱為“圖釘風格”(Push Pin Style)。圖釘工作室是20世紀最具影響的設計組合之一。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披頭士改變了音樂的性質,而圖釘工作室則改變了插圖與設計的性質。在紐約設計的黃金時代上世紀50至60年代,圖釘工作室開創(chuàng)了插圖與設計結合的新時代,帶來了自由、活潑、拼貼、融合個人觀念的“圖釘風格”。
雖然圖釘工作室如今已不復存在,但他們的影響力卻如基因般存在于一代代設計師的血液中。本月9日下午,在華·美術館開幕的“紐約圖釘工作室回顧展(Push Pin Paradigm Exhibition)”將為我們提供了瞻仰這些偉大設計的機會。
據了解,開幕式當天下午兩點,參展設計師之一保羅·戴維斯(Paul Davis)、圖釘工作室創(chuàng)意顧問邁娜·戴維斯( Myrna Davis)和日本ggg藝廊館長北永志將親臨華·美術館現(xiàn)場舉行演講。
200件經典作品帶來時空穿越
華·美術館的布展人員告訴本報記者,圖釘工作室創(chuàng)建于1954年,最初是由三位來自庫珀聯(lián)合(Cooper Union)藝術學校的學生合作創(chuàng)立的一個松散的組合,通過聯(lián)合出版系列小冊子《圖釘年鑒》(1957年更名《圖釘平面設計》)展示推廣他們的設計和插圖作品。
沒想到后來,這份試驗性刊物逐漸發(fā)展成為美國平面設計新思想和新觀念的論壇陣地和實驗場所之一。當時在美國設計界,瑞士國際主義風格是主流,這種風格的核心是嚴謹和理性,陳舊、沉悶的金科玉律讓許多設計院校學生嗤之以鼻。而年少輕狂、意氣風發(fā)的圖釘工作室則用自己的設計與這種主流分庭抗禮。如今歷史已揭示了這場學術戰(zhàn)役的結果圖釘工作室最終成為新一代平面設計的中心,其觀念迅速燎原于世界。
圖釘工作室的作品特點到底是怎樣呢?他們的名字“圖釘”已完美地描述了他們的設計方法學。他們隨意地收集視覺印象,色彩文字、人體、自然萬物……并把自己的觀念通過自由的方式(手繪、拼貼、木刻等)組合成一體,非?;顫娮杂?。他們的風格被稱為“圖釘風格”(Push Pin Style)在世界各地被廣泛流傳和爭相模仿,相當多的青年設計家在“圖釘風格”的影響下成長起來,進而進一步發(fā)展了這種風格。
在1954年到1974年之間,圖釘工作室至少雇傭了二十多個插圖師。但本次展覽所精心選擇的約200件海報、雜志、書籍、唱片封套及一批珍貴的原作,著眼于4位圖釘工作室的主要成員西蒙·切瓦斯特(Seymour Chwast,1931年出生)、米爾頓·格拉塞(Milton Glaser,1929年出生)、保羅·戴維斯(Paul Davis,1938年出生)、詹姆斯·麥克穆蘭(James McMullan,1934年出生),以期通過作品探討他們是如何受工作室及彼此間的相互影響,以及在離開工作室后每個成員各自的人生路徑。
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美國作家威諾尼奇·維安尼(Veronique Vienne)曾說:“他們四人就像披頭士四人組一樣擁有絕妙的和聲與建構,雖然看不到披頭士那樣的合作,但各自在獨立的創(chuàng)作中確立起個人的風格,同時引領了美國乃至世界平面設計界。他們各方面的藝術造詣深厚,今日仍活躍在第一線,憑借著高超的美學素養(yǎng)和知性進行創(chuàng)作,他們的每一件作品都證明了這一點。”
在昨日的布展現(xiàn)場,幾乎每開箱拿出一件作品,在場工作人員便驚嘆一聲:原來是這張!因為圖釘工作室的經典之作實在太多,當它們活生生地出現(xiàn)在眼前時讓人不由產生“膜拜”之感。比如米爾頓·格拉塞為紐約州設計的到處可見并被廣泛模仿的“I love N Y”(我愛紐約,love 以心形代替)系列廣告,到了今天各大城市都能看到具有同句式的 “衍生物”,比如“I love HK”“I love SZ”等,都在向它的鼻祖致敬。
而詹姆斯·麥克穆蘭如今已是國際知名的藝術家。他擅長用鋼筆線描與水彩技法結合創(chuàng)作插圖,其為《紐約》雜志創(chuàng)作的以記者報道形式描繪布魯克林迪斯科文化的插圖,后來成為電影《周末狂熱夜》的視覺靈感來源。
保羅·戴維斯1967年設計的《切·格瓦拉的精神》封面更不需提,半個世紀以來它已成為后人初識切·格瓦拉的經典圖式。據了解,戴維斯是繪制人像的高手,而且擅長用樹膠水彩畫,在他的作品中時常采用鮮明的平面設計元素,諸如寬邊、深色陰影、醒目的背景和特定風格的排版格式來突出自己較低概念化的圖像。
1974年,圖釘工作室解散,但其主要成員仍然活躍在平面設計的各個領域之中,從這個角度而言,圖釘工作室可謂是美國后現(xiàn)代設計的搖籃。上述四位設計師在圖釘工作室工作的時間或長或短,但不可否認的是,圖釘工作室對他們的職業(yè)生涯影響深遠,其中西蒙·切瓦斯特是圖釘工作室的創(chuàng)建人之一,后來成為圖釘集團的主要負責人,他繼續(xù)出版《圖釘平面設計》雜志,直到1981年才???。保羅·戴維斯、詹姆斯·麥克穆蘭、米爾頓·格拉塞相繼于1963、1969、1974年離開工作室,如今都是具有國際聲譽的設計師、藝術家。
為中國設計帶來思考
今年3月份,該展曾在中央美術學院展出,引起設計界的轟動。尤其是他們對中國設計界帶來的思考,值得令人尋味。
其中一個思考便是藝術家與設計師的界限。本次展覽的策劃人之一、著名設計師王序認為,在中國的平面設計領域,“藝術指導”與“平面設計師”是分別由兩人擔當?shù)摹D軌驌斔囆g指導的是指這個職務能夠對攝影與插圖進行指導,并尋找合適的其他專業(yè)人選進行配合完成項目。但是在圖釘工作室中,他們既是藝術指導、平面設計師也是插圖師。“這個專業(yè)模式從上個世紀由歐洲傳到美洲,后來又傳到了日本,但遲遲沒有傳到中國。直到今天在中國我還沒有發(fā)現(xiàn)既是藝術指導又是平面設計師與插圖師的這個職業(yè)。另外,從這些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即使在我們技術發(fā)達的21世紀,插圖專業(yè)仍然有它的不可替代性。也希望通過這次展覽喚醒并激活我們那部分沉睡的細胞。”
中央美院設計學院講師蔣華則認為,圖釘工作室成員們這種藝術家與設計師合一的雙重身份是他們創(chuàng)造歷史奇跡的重要原因。在一般人眼中,設計師與藝術家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藝術家的表現(xiàn)很自我,而設計師是受委托而設計。在蔣華看來,他們強烈的表現(xiàn)欲讓他們在設計師和藝術家的角色之間進行游刃有余地轉換。“他們樂于表達,而不是被別人雇傭。實際上他們是能夠駕馭商業(yè)的,他們還會自己做雜志,主動參與到一些文化事件當中去,比如伍德斯托克音樂節(jié)??梢哉f他們很主動地在擁抱大眾文化的各個方面,戲劇、電影、小說、雜志插圖、唱片封面,都是他們熱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