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漢堡王單單在澳大利亞要叫做 “ Hungry Jack’s ” ? 為什么樂事薯片在全世界有那么多不同的名字?為什么德芙巧克力在英國等地叫做 Galaxy ? 許多著名品牌在世界各地發(fā)售的時候通常會換一個“馬甲”,有些還能憑借一致的設計風格勉強認出來,有些大變樣的叫人認不出了。這些不一致的叫法有時是商家的推廣策略所需,有時卻是無奈之舉。我們總結(jié)了一些原因和案例,來看看這些大牌子都有哪些馬甲呢?
“入鄉(xiāng)隨俗”:只是換一種語言啦!
許多品牌在進入一個新市場的時候,會考慮將品牌翻譯成當?shù)卣Z言,更容易讓當?shù)叵M者接受。對于這一點,中國的消費者一定不陌生,畢竟那么多國際大品牌都絞盡腦汁的為自己取了一個中文名,這其中比較出彩的有:宜家( IKEA );露華濃( Revlon );樂事( Lay’s );必勝客( Pizza Hut )等。
Clean 在全球的名字
再比如寶潔旗下的“ Mr. Clean ” 朗白先生這個清潔品牌在很多地方都是把名字翻譯成當?shù)卣Z言了,反正“ clean ”這個單詞翻譯起來也不費功夫。不過多數(shù)品牌在 logo 方面還是會盡量保持一致,白襯衫大叔的形象能夠證明他們是一個家族的。
也有一些品牌在命名上會考慮當?shù)氐恼Z言習慣,改變寫法避免一些歧義。比如健怡可樂在許多歐洲國家是用“ light ”這個詞,因為歐盟國家不常用“ diet ”來描述低卡路里的食物和飲料。再比如飲料品牌“達能”在美國的名字寫法有一些改變,因為美國人經(jīng)常會把“達能”誤念做“ Dan One ”,而修改之后讀起來會更加美國化。
沿用被收購的原公司名字:“裝作還是你們國產(chǎn)品牌的樣子”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聯(lián)合利華旗下的冰淇淋牌子“ Wall’s ”(和路雪)。和路雪在許多國家的名字都是沿用當?shù)乇皇召彽谋苛軓S家的名字,這樣一來消費者一般很難察覺以前熟知的“國產(chǎn)”冰淇淋已經(jīng)不知不覺被外國投資者持有了,依然能夠在當?shù)乇粡V泛接受。這更多的被看成是討好本土消費者的一種策略。
樂事在一些國家的名字也是沿用被收購的商家原名,比如英國的 Walkers 以及澳大利亞的 Smith’s (其實換來換去都是人名?。?。不過在沿用原名的同時, logo 作為龐大家族的標識,會盡量達到統(tǒng)一。
德芙的改動有些大。字和 logo 都很難看出是“一家子”。 Galaxy 品牌在英國成立的非常早,在 Galaxy 之后,瑪氏收購了墨西哥一家名為“ Dove ”的公司,就干脆把“ Dove ”這個名字推廣到世界各地,而英國等地的 Galaxy 因為使用已久就被沿用了下來。
撞名:“我們原本是想統(tǒng)一世界的”
如果說上面的兩個原因是出于品牌推廣的策略,那么“撞名”這個原因聽上去就有些無奈了。提到撞名估計會想到前不久躺槍的樂事薯片,不過漢堡王可能比它更委屈一點。漢堡王 “ Burger King ” 并沒有能在全世界稱王,原因是在澳大利亞之前已經(jīng)有了一個“漢堡王”了。一山容不得二虎,罷了,漢堡王在澳大利亞就被叫做 “ Hungry Jack’s ”了。
談到這個,啤酒品牌百威英博( Budweiser )一定更委屈。百威因為撞名的事兒在歐洲打了 100 多場官司,最終還是沒能叫做“ Budweiser ”,現(xiàn)在在大部分歐盟區(qū)就只能叫做“ Bud ”了。對了,上面提到的“ Mr Clean ”在英國也是因為撞名才改成了畫風完全不同的“ Flash ”。
法律規(guī)定:“可是...三個字母也要改?”
肯德基在許多國家都是簡練的 KFC 加老爺爺標配,可是加拿大這個名叫 Quebec 的法語區(qū)偏偏不讓它叫 KFC 。這個法語區(qū)的法律規(guī)定,所有的餐館都必須使用法語,連縮寫也沒得商量。于是 KFC (Kentucky Fried Chicken)翻譯成法語就變成了 PFK ( Poulet Frit Kentucky )。
最近我們聽說了許多品牌換名字,換 logo 的事情。取名和改名對于品牌來說,都是一件需要深思熟慮的大事兒。如果你還了解到其他的原因,歡迎你補充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