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New Edge
如前,這幾個詞語“浪漫主義”“理性主義”“New Edge”主要是來劃分而用。前面兩篇是鋪墊,這一篇是交流的主要內(nèi)容。
在(1)中說到了震驚,那么什么是震驚,大概可以描述如下,比如在“理性主義”時期,當你去想 Apple 接下來會是怎樣風格的設(shè)計,很難想,而當它出了新產(chǎn)品,“耳目一新”為一震,“就是它就是它”為二震,“知其過程”為三震,當然性能好,可以一直震下去。
回到曲線,我們將這一時期稱為 New Edge,也透露著將在Apple產(chǎn)品上出現(xiàn)新的曲線和邊緣形式,先看幾個對比圖:
iPod 5代和6代的側(cè)面比較,仔細看哪里發(fā)生變化。
iPhone 1代和 iPhone 3G的側(cè)面對比,側(cè)面變化很明顯,但也請仔細比較。
iPod Touch 1代和 iPod Touch 2代的側(cè)面及背面的比較。
從上面幾個圖的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過度的曲線發(fā)生了變化,比如iPod Classic本來上表面是一個平面,這個平面的四角有圓弧過度,但是第6代不僅四角圓弧過度,而且四周有了曲面過度,反應(yīng)在側(cè)視圖上就是一條曲線過度。iPhone 、iPod Touch 的側(cè)試圖中過度曲線,用感覺來說,就是過度更平緩,而在 iPod Touch 上連續(xù)曲線跨過脊背走向了正面。
而這些過度的曲線不再是“理性主義”時期的圓弧過度,而是傾向于自由曲線,我們在說“浪漫主義”時期時,也是自由曲線,但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有所不同,此時的自由曲線更克制。圓弧過度你可以簡單描述,比如說“R10”的過度,但是自由曲線如何描述呢?至少口頭上現(xiàn)在沒有什么能描述。
我們可以看一個示意圖:
1為一個四邊形,2為一個加了圓角,3看上去和2類似,4就是自由曲線的過度。上面的這些絨毛代表著曲線的曲率變化(類似觸角線的長短示意此處曲率半徑的倒數(shù)),即表示一條線上不同位置的彎曲程度。那么2和3看上去差不多,為什么曲率變化情況就不一樣呢?沒興趣下面一段可以略過。
~~~~~~~~~~~~~
熟悉軟件估計都知道這是因為一個是切線連續(xù),一個是曲率連續(xù)。這里也不詳談,可以引入core77上的一些文章,A Periodic Table of Form: The secret language of surface and meaning in product design, by Gray Holland 形式周期表:曲面的秘密語言以及在產(chǎn)品設(shè)計中的意義,鏈接(感興趣可以一讀)。這篇文章從自然界說到產(chǎn)品設(shè)計,關(guān)于不同類型的曲面,最后頁說到了MacBook,在這里引入那里的一張圖來示意不同類型的連續(xù)的曲面帶來的不同的視覺體驗。
上面123依次為位置連續(xù)、切線連續(xù)以及曲率連續(xù),位置連續(xù)即兩面或兩線相交,切線連續(xù)即兩面或兩線相交并相交處的切線方向一致,曲率連續(xù)即兩面或兩線相交并相交處的切線方向一致并曲率大小也相同,通常我們用G0連續(xù),G1連續(xù),G2連續(xù)來簡稱(當然有G3、G4等更高級的連續(xù),依次叫做曲率變化率連續(xù),曲率變化率的變化率連續(xù),曲率變化率(n+1)的變化率連續(xù))。那么在視覺上是有什么不同體驗,看上去三個不同方塊上光線形成的倒影的邊線的情況,G0可以看到倒影的邊線斷開了,G1倒影的邊線連接著,但是有尖點,而G2不僅連接上而且光滑過度,這就是差別。其他請查找相關(guān)或者 Class A 曲面的一些資料。
Core77的這篇文章在說MacBook的時候,是以不同的連續(xù)情況(G0或G2)出發(fā)的,但是這里我想把MacBook前后的變化放在不同曲線上討論,畢竟看上去是圓弧過度的也可能是G2連續(xù),比如說上面幾個黑方塊的第3個就是G2連續(xù),但是曲線看上去還是和圓弧過度差不多,對我們來說,前后差別最大的不在于交接點,而是曲率的變化,比如黑塊2,3,4比較,4同2、3差別更大。
~~~~~~~~~~~~~
MacBook 隨著新版 Unibody 的推出,曲線也發(fā)生了類似如上所舉的iPod,iPod Touch,iPhone這樣的變化,我們先從感覺上再來體驗一下從“理性主義”時期到“New Edge”時期不同曲線(曲面)過度的直觀體驗。我們可以從Flickr上查找一些圖片,可以看到人們非常著迷于新 MacBook 的設(shè)計。
那么這兩中曲線(曲面)有什么差別嗎?各人有自己的體驗,總的來說,圓弧過度有時會讓我們感覺是模擬時代的東西,Apple 能夠把它做到親和力以及有一點雅致,但是和自由曲線過度的MacBook Unibody相比,后者更有時代感,更薄同時更富張力,更有技術(shù)性的優(yōu)雅之感。
“New Edge” 除了自由曲線的過度,還有就是細節(jié)對與曲線對于Unibody的烘托作用。
在“理性主義”時代的產(chǎn)品,比如iBook,我們總是看到相交于1點的三面相交都是圓弧過度,帶來一種柔和飽滿的感覺,而新MacBook 則更富有攻擊性,用我們以前的詞形容,就是“亮利”,或者說cool。從上面這個圖我們從上到下可以看到幾條銳利的邊界線,最上的一條剛好能襯托住頂上的弧面,而下面幾條突出了Unibody的整體感,工藝的品質(zhì)。
另一個增強Unibody的整體感,工藝的品質(zhì)的細節(jié),當然首先是功能性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