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 指的是 Mobile Internet Device (移動互聯網設備,有時也可以和UMPC等同起來) ,在CES展上剛開始就已經有兩家公司發(fā)布了他們的第一代MID,如上圖,分別是 BenQ 和 Lenovo。也許你會認為看上去有點像 PSP 以及 iPhone?
聯系到去年最熱的產品之一,iPhone 或者 iPod Touch,在 iPhone 發(fā)布之時我們說道過它將是手機歷史上的里程碑,其實不管 iPhone 還是 iPod Touch,它們對產業(yè)的影響不僅僅局限在一個領域。但我認為 MID 或者個人科技產品 (現今還是未來),催生的主要因素不是 iPhone 還是 iPod Touch,也不是 Wi-Fi等無線網絡的成熟,也不是 Intel 等基礎技術的支撐,而是其他,因為無論是 Apple,Intel ,個人科技產品生產商還是無線網絡運營商,都是一條鏈上的。
再來看看去年其他比較熱門的幾個小東西,如下:
BUG labs 和 openmoko,模塊化的硬件設備和開源的openmoko,都是 open 的硬件,而去年的創(chuàng)新關鍵詞都是圍繞著 open,Apple 愿意 open iPhone 只是一小步,和這個詞關系最大的還是 Facebook 和 Google,Facebook F8 平臺,Google Android 手機平臺,Google OpenSocial。
在起催化作用的是 Web 2.0,幾年前,談“創(chuàng)新”基本都是和實體產品有關,但現在翻開任何一本雜志,或者打開任何一家大的網站,技術專欄的文章基本都是關于網絡的,至少都是數字的,近一點說,這兩年“創(chuàng)新”的親戚是 Web 2.0。
就拿 iPhone 來做例子,有多少人認為它成功是因為它的工業(yè)設計(狹義上的),回到 MID,我們說道過 Sony Mylo,它也是一個 MID,“一個便攜通訊終端,功能有即時通訊(Gtalk, Yahoo messenger,Skype等),瀏覽網頁照片,播放音樂視頻,收發(fā)電子郵件等”,我們將它和 iPhone 或者 iPod Touch 以及現在的 MID 比較,或許可以得到什么,也許你會覺得 iPhone 革命性的 UI 設計讓兩個劃清時代,這種 icon 式的操作界面將成為一種標準,事實上 icon 也是 Web 2.0 美學元素的一個小標志。但我們來更幕后一些的東西,目前人們最稱贊 iPhone 或者 iPod Touch 不是即時通訊,瀏覽網頁照片,播放音樂視頻,收發(fā)電子郵件之類,而是其他應用,比如Google Maps,以及一些Web 2.0 網站的服務。
說到 icon 式的操作界面,我們可以對比一下瀏覽器瀏覽網頁以及RSS閱讀,特別在移動終端的小塊頭,小屏幕上,如果用瀏覽器像坐在電腦前一樣瀏覽大量網站,是一件非常難的事(就是 iPhone 上,瀏覽網頁并不受人歡迎),而 icon 式的操作可以讓你一步到位,RSS閱讀方式也是類似,主動投遞。
我記得以前 Steve Jobs 不認同移動設備上的視頻播放,當時好像Bill Gates曾經說過他小孩喜歡在移動設備上看《海底總動員》(大意),但是后來的iPod 以及 iPhone ,iPod Touch 都紛紛視頻,我想一個主要的原因是youtube(至少 iPhone 和 iPod Touch),當然 youtube 的web 2.0不是指將電影或者電視連續(xù)劇分割上傳去上就可以了,我們這里說的web 2.0不是單指某一網站或者某一服務,而是一股自然的潮流,就好比 youtube 價值并不是你可以免費看視頻,而是視頻的內容。
我們說的 web 2.0 是指突破網絡初級狀態(tài)的界線而滋生的東西,脫離開一個終端的接收器模式,在乎的不是你能獲取什么,而是怎樣做的更好,讓網絡讓硬件成為無形的東西,讓我們感到滿意的不再是qq的滴滴聲,讓我們興奮的是網絡應用的無限可能。我們在意的不再是“本地機”,而是個人身份識別。
一旦我們可以脫離開“本地機”的概念,那么 MID 以及其他便攜移動終端一些與生俱來的特點就不再是缺點和阻礙,就如同我們只需要一個icon一樣。而MID 和移動終端更是我們將要面對的廣闊領域,我們被顯示器禁錮在桌子旁已很久,而我們并不只是生活在電腦桌旁。
走下電腦的 Web 2.0 更進一層的意思,超越了”各種 2.0 Application 在 MID 以及其他便攜移動終端應用”范疇,指這種創(chuàng)新的啟發(fā)的思考,比如上面說的open,比如社會性網絡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影響,以此產生的新的生產生活形態(tài)。